足球博彩公司

您的位置: 足球博彩公司 >卓越人才培养>培养方案>详细内容

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师范)足球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20 16:20:58 浏览次数: 【字体:

足球博彩公司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师试验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高尚师德、教育情怀和创新能力,具备宽厚的体育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扎实的体育教学能力以及体育教学研究与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在中学、教育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教研管理,以及基层足球教学训练等相关工作的体育骨干教师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如下目标预期: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2.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体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实现有效足球教学和课外体育指导并取得较为突出的足球教学训练业绩,成为具有学科带头人潜质的体育骨干教师。

3.理解德育原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做到“以体育人”。

4.能够紧跟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进行自主学习,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和体育教研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体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接受足球专项的基本训练,以适应中学体育教育与研究以及基层足球教学训练等工作的需要。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体要求如下:

【师德规范】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高尚师德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及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教育规律,做学生养成健康行为、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科素养】理解中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具有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足球运动技能和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融合。理解体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具有适应社会、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足球教学训练、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教学能力】具备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指导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课程标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足球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及相关教学活动,初具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具有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足球运动队训练与竞赛的能力。

【班级指导】掌握德育原理,掌握班级组织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

【综合育人】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理解体育学科育人的内涵和价值,能够集合德育课程、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积极引导,在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实践中,能够实现“以体育人”。

【学会反思】了解国内外体育基础教育的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足球教育教学问题。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组织或指导小组互助和集体学习体验的能力;掌握沟通技能,能够针对体育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问题与同行或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表

专业的毕业要求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名称及能力描述

1【师德规范】

1.1【坚定信念】了解中国国情及国内外局势,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职业规范】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和依法执教意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政策和法规及中学教育中涉及的其他法律知识。

1.3【立德树人】履行教师的工作职责,为人师表,坚持“三全育人”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志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

2.1【职业认同】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及从教意愿,理解教育的意义和内涵,认同教师工作的性质及意义,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2.2【个人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认识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3【热爱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具有引导中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3.1【掌握三基】了解体育学科知识体系,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

3.2【运用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理解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备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3.3【持续提升】能够查阅本专业相关的中外文献,具备更新本学科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足球教学、训练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能力】

4.1【专业基础】掌握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能有效的组织体育教学。

4.2【专业能力】熟练掌握体育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等技能。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3【教学评价】准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与要点,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

5【班级指导】

5.1【德育理念】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具有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指导能力,掌握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技能,具备妥善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5.2【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掌握班级指导技能与方法,有效管理班级学习与生活,胜任班主任工作。具有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为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理想等需求提供帮助的能力。

5.3【工作实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能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有效地组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班级教育活动。

6【综合育人】

6.1【终身意识】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体育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与方法,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6.2【育人能力】理解体育学科对良好品德养成、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意义和价值,具备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育人的能力和素养;掌握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6.3【育人实践】能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有效地组织参加体育竞赛、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体育品德。

7【学会反思】

7.1【反思意识】能够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及经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强化专业发展意识,进行自我学习。

7.2【反思技能】学会基于质疑、求证和判断进行独立思考,初步掌握通过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能的方法和技能。 

7.3【反思实践】掌握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体育教研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8【沟通合作】

8.1【团队意识】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互助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8.2【沟通技能】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备与同行、社会大众、学生、家长等的沟通能力。

8.3【实践能力】具有在体育教学中独立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交流探讨及合作学习体验的能力,并乐于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所获得经验。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对照表


专业培养

目标1

专业培养

目标2

专业培养

目标3

专业培养

目标4

专业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专业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专业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专业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专业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专业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专业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专业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注:(1)毕业要求中的第12条是对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方面的要求,对培养目标1起到支撑作用。如“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和高尚师德修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再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教育规律,做学生养成健康行为、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体现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2)毕业要求中的第34条是对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对培养目标2起到支撑作用。如“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体育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理解体育教育的基本思想,能综合运用体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实现有效教学和课外体育指导。

3)毕业要求中的第56条是对班级指导、综合育人方面的要求,对培养目标3起到支撑作用。如“掌握中学德育原理,掌握班级组织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体现了理解中学德育原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方法;“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理解体育学科育人的内涵和价值,掌握综合育人的方法和途径”,体现了体育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毕业要求中的第7条是对学会反思、沟通合作方面的要求,对培养目标34起到支撑作用。理解德育原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做到“以体育人”。能够紧跟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进行自主学习,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和体育教研能力。

5毕业要求中的第8条是对沟通合作方面的要求,对培养目标4起到支撑作用。如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组织或指导小组互助和集体学习体验的能力;掌握沟通技能,能够针对体育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问题与同行或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三、学制、学位、学时和学分

学制:标准学制为全日制4年,实行学分制下3-6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教育学学士

学时 2866学时

学分:毕业学分为179学分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五、专业主要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篮球、排球、田径、武术、体操、足球专项理论与实践。


终审:足球博彩公司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